真正的智慧,可以穿越時空,歷久彌新。
以聰明才智著稱於世的諸葛亮,曾留下無數名言,尤其這五句,今日讀來,依然讓人受益匪淺。
第一句: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這是諸葛亮54歲時寫給他8歲兒子諸葛瞻的一句話,他認為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輕淡就不會有明確的志向,不能平靜地學習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目標。
心若池中水,亂則不明。
池塘越平靜,越能清晰地映照萬象; 人心越寧靜,越能客觀地認識世界。 唐人詩云:“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習靜”是道家的一種功夫,靜能生智,智者之所以不惑,除了學問,更重要是心靜。
想要把這個世界看清,先要沉澱自己的心。
心亂一切亂,別讓一顆小石子擊碎你的心智。
第二句:欲思其利,必慮其害;欲思其成,必慮其敗。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世間萬事萬物都是柄雙刃劍,總有正反兩面的意義,某個東西能夠給予你快樂的同時,必然也有讓你不快樂的因素。
想要考慮某件事的好處,必須先考慮到它的壞處; 想要考慮某件事情的成功,必須先考慮它的失敗。 做事情的時候,一定要權衡利弊。
第三句:將不可驕,驕則失禮,失禮則人離,人離則眾叛。 這是為將之道,將帥不可驕橫,驕橫就會失禮,失禮就會使人心背離,進而導致眾叛親離。
做人亦是如此,須放低姿態:
縱然可以豪氣萬千,但不可驕橫; 縱然才幹超群,也不能目中無人。 放低姿態,不是鄙視自己、壓抑自己,而是更加清晰地認識自己。
不能太把自己當回事,也不能太不把自己當回事。 不能把別人太當回事,也不能太不把別人當回事。 把這個度掌握好,就是懂得了做人的尺度。
第四句:大事起於難,小事起於易。 要干大事,先乾小事,不要想做大事看不起做小事。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不要著急,慢慢來。
周國平也說,凡做成大事的人,往往做小事也認真,而做小事不認真的人,往往也做不成大事。
所謂迷茫,就是才華配不上夢想:
大事幹不了,小事不肯幹;不想做手邊的事,只想做天邊的事。
解除迷茫,就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事情做起。
能力不是從做大事得來的,而是從這些“不起眼”的事情中鍛煉來的。
不然小事不肯幹的你,大事也輪不到你。
第五句:若志不強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於俗,默默束於情,永竄伏於平庸,不免於下流矣。 這是諸葛亮寫給外甥書信裡面的幾句話。
如果意志不堅定,不能去執行,只不過是碌碌無為,還是一個普通的人。
雖比沒有志向的人要好,但還是達不到能成大事的目的。
所以做事情最主要的是執行力啊!
傑出與平庸的差距,就是執行力和控制力的差別。
一個人的執行力和行動力,決定一個人的成就。
要成功,就要忍受眼前付出的辛苦和各種與目標無關的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