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人會對年紀的增長感到喜悅。
日本長青作家曾野綾子則說,
在工作退休之後,
我們還有很長的人生要活著「當一個人」。
這個部分其實是非常重要的,
不是用「餘生」這樣的詞彙就能一筆帶過。
如果沒有嘗過老年的美好滋味,
這輩子就白活了!
人到中年,
我們才累積了足夠的知識,
得以識破人生種種樣貌的詭譎之處。
一般情形下,人要到中年之後才能具備判別的能力。
因此,人生真正的價值判斷也只有在中年以後才能完成。
金錢也是一樣。
至少就我而言,
用自己的錢去玩或是上課的時候,
是最快樂、最起勁的。
事實的背後隱藏著一個樸素的真實,
那就是「繫著繩子的錢(意味著有附加條件的金錢)」這句話說得真好。
世人絕不會把錢花在白白浪費的事情上。
因此,如果有人為我出錢,
這個時候,這個人相對地會依他自己的企圖要求我做一些事情。
這麼一來,如果花的是別人的錢,
我就沒有辦法依自己的喜好去選擇時間、目的或是對象,
等於是我完全賣斷了自己的時間。
年輕的時候因為窮,
跟出版社拿採訪所需的費用我覺得理所當然。
不過後來當我可以為換取我自己的自由來花錢時,
我就很快決定自行支付採訪費用。
為了獲取靈魂的自由,這是絕對必要的。
不為退休之後做準備的人是「無能」的,
如果你希望公司能夠為你規畫工作直到退休之後,
那反而是悲慘到極點。
至少在人生的最後,
人類可以做回自己時間運用的主人,
這才是自然的發展。
一位朋友在退休之後做許多事情遊戲人生,
他說他只有一件事情不做,
在某個既定時間非到某個地方不可的事情他不做。
音樂會敬謝不敏,
宴會也不好意思恕在下無法參加。
相對於此,他唯一會做的就是隨時自由地到任何地方去玩。
聽他這麼說,想一想,其實選擇很多。
例如在市區信步而行、去畫展看畫、
整理圍籬下方的花草、探索河川的源頭、
料理、寫字、木雕、陶藝,
每一件都是今天不做明天也可以,
而且如果加以鑽研都有極深的奧義。
我們長年以來過著備受束縛的生活,
死前能夠充分「復仇」,
別有一番風味。
這復仇了不起的地方在於它不是陰險的,
而是開心的。
如果退休之後,
仍然只有緊抓公司職位不放的對應之策,
這是這個人一輩子的恥辱吧。
做什麼都好,我們應該趁早著手迎接退休的計畫。
知之而不為,則是「無能」。
我甚至認為在這段獨自繼續做人的歲月裡,
人才能夠真正發揮他自己的本領。
走在人生下坡路段時深交的奢侈
偶然想起,我在人生中似乎總是選擇和有閒的人交往。
首要的理由是不好意思占用忙人的時間。
對於站在生命頂峰的人,
即使承蒙「引見」十分鐘、二十分鐘,
也無法進行深入的對話。
報上經常刊登「首相的一天」行程表,
在辦公室裡待不到十分鐘就出來的人多得是,
這不能叫做「人與人相見」。
當然也有例外,因此以世俗的說法,
我常常是在一個人走在人生下坡路段時,
和他成為好朋友的。
最多的是在上了年紀之後、屆齡退休之時、
從社會上重要的職位退下之後,
又或者是因為不是太嚴重的疾病住院的期間,
其中也有一些情況是在對方入獄的時候。
在稍微能有一點自己時間的時候,
人會變得出色,
彷彿就像楓樹迎接楓紅的時期一樣。
我總是抓準這樣的時機「貼近」此人。
就算有人挖苦說我真的「很會挑時間」,
我甚至也覺得無所謂。
世界上有些人把親近那些站在部長、
縣長、董事長、院長位置上的人,
當作是最開心的事。
然而我認為每個人的人生中都有四季,
我是個總是在朋友最豐盈富饒的時節與他們交往的幸運兒。
老年時期可以把時間「只留給自己」
老年時期,我們可以把時間只留給自己。
在青春時代和壯年時期,
不管是說得好聽或是難聽一點,
我們都和家庭,
有時候是和職場緊緊地綁在一起。
然而現在,我卻擁有我自己一個人的時間。
我有時間寫些拙劣的詩句,
有時間眺望每日的夕陽,
有時間為自己和孤單的友人準備簡單的晚餐,
甚至也有時間去找朋友對他說「我其實很喜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