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村是黃土高原上的一個小村子,這裡地廣人稀,還保留著住窯洞的習慣。
白阿伯是這個原上遠近聞名的能人,
一個人養活了三個女兒,打了四間窯洞,村里人都佩服他。
白阿伯是個孤兒,父母在戰爭年代死了,
他被叔叔收留,靠著鄉里鄉親的救濟吃著百家飯長大,
白阿伯八歲的時候就出來幹活了,什麼苦都吃過。
十九歲的時候,叔叔省吃儉用擠出一點錢給白阿伯說了一門親事,
老伴一口氣給他生了三個女兒。
大家都說白家出了三朵金花,白阿伯也覺得高興,
三個女兒都很美,而且生兒子有啥好,
還得給他在城裡買房,黃土高坡的窯洞兒媳婦都看不上了。
都說龍生九子,各有不同。
白阿伯對三個女兒一樣疼愛,在原上做活的時候,
都把孩子們背在背上,捨不得放下。
可是三個女兒性格差異卻很大。
大女兒聽話,懂事,但是膽子小,唯唯諾諾,白阿伯最不喜歡大女兒。
白阿伯和老伴忙不過來的時候,大女兒就幫著帶兩個妹妹,
那時候家裡窮,大女兒初中沒畢業就沒讀書,回家跟著白阿伯務農照顧妹妹們。
二女兒最不聽話,而且喜歡偷懶,讀書的時候就經常和一幫小男生混,不去上學,
白阿伯在麥田裡揪到過好多次逃學的二女兒,
每當這時,二女兒總免不了挨一頓揍。
三個女兒中,最受白阿伯喜愛的是三女兒,
三女兒和白阿伯最像,能吃苦,勤快,學習也用功。
白阿伯常常當著大家的面誇三女兒,
還說如果三女兒是個男孩子的話,肯定能做出一番大事業。
白阿伯五十歲那年,老伴去世了。
為了賺錢,白阿伯和村里的年輕人一起南下在建築工地打工。
在村裡每年只能掙兩三萬塊錢,在城裡,工資給的高,是在農村的兩三倍。
二女兒早早的就嫁給了一個有錢人家,
那有錢人比二女兒大二十歲,離過一次婚,二女兒絲毫不介意,
不管年紀大不大,只要有錢就行。
大女兒嫁了本村一個種棉花的人,
男人也老老實實的,在黃土高原種了很多年的棉花。
三女兒一直讀到了大學畢業,花了白阿伯不少錢,
大學畢業後,三女兒就留在了城裡,白阿伯總誇自己三女兒有出息。
前段時間,白阿伯發了筆橫財,在建築工地門口撿到了二十萬,
白阿伯也是個老實人,把這筆上交了,
結果很快查清,原來,是公司裡項目經理掉的。
為了答謝白阿伯,給了白阿伯十萬塊感謝費。
白阿伯拿著這筆巨款,加上自己存的四萬塊錢,一共十四萬,
輾轉反側,這麼多錢,可一定要好好籌劃一下怎麼花。
最後,白阿伯心裡有主意了。
白阿伯抹了一臉的泥,拄著拐杖來到三女兒家,
白阿伯對三女兒說自己生了病,要常年吃藥,特來投奔三女兒。
三女兒是自己最疼愛的女兒,白阿伯心想三女兒肯定不會讓自己失望,
可哪知三女兒看了白阿伯一眼,說:
「爸,我才畢業多久啊,我哪有什麼錢,雖然您最疼我,可是二姐最有錢,要不您去找找二姐?」
白阿伯很傷心,沒想到三女兒這麼無情無義,
他一路唉聲嘆氣來到二女兒家,可誰知二女兒也直接下了逐客令:
「錢是我老公賺的,我做不了主,而且您以前最不喜歡我,說我調皮搗蛋,以後住在一起恐怕不好。」
白阿伯什麼也沒說,轉身就走了。
白阿伯越想越心寒,自己的二女兒三女兒尚且如此,
一向怕老公怕婆婆的大女兒說的話只會更難聽吧!
白阿伯越想越傷心,不知不覺眼眶也紅了。
孩子們都這麼無情無義,自己一把年紀還出來打什麼工呢?
乾脆回老家好了。
白阿伯收拾東西就回到了原上。
住在附近的大女兒女婿見父親回來了,
趕忙端了一盤做好的豬蹄子來給白阿伯下酒。
白阿伯哪有什麼胃口。
大女兒心細,見父親悶悶不樂又突然回家,
就一再打聽緣由,白阿伯終於說出真相。
大女兒得知老父親被兩個妹妹趕了出來,非常生氣,
她拉著父親的說說:
「爸,家裡一直給您留了一間房,您如果不嫌棄,以後就去我那住吧,您老了,也該享福了!」
女婿也趕忙去收拾白阿伯的行李。
聽了大女兒的話,白阿伯心裡很不是滋味,自己最嫌棄的大女兒到頭來最有孝心。
白阿伯掏出袋子,將14萬小心翼翼的交到大女兒手上。
白阿伯最後終於說:
「今天本來是到處送錢去的,你那兩個妹妹都不要,
你心好,這錢該給你,拿去修間好點的窯洞吧,我就在這,哪也不去。 」
大女兒原先不肯拿這筆錢,直說是白阿伯該存著自己用,
但白阿伯一再要她收下,最後大女兒才終於答應了。
從此白阿伯就跟大女兒一起住了,完全不理會無情無義的二女兒和三女兒。
二女兒和三女兒後來聽說父親並沒有生病,
當初的事是父親在試探她們的孝心時,
都後悔不已自己沒將父親留下來住,反讓大姊得了這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