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不與智者爭高低,莫與小人論短長。
 生活難免會出現一些不愉快的事,
 我們要做的,
 就是把時間花費在自己可以改變的地方,
 而那些無法能改變的,由他去吧。
 庸者,喜歡在泥潭裡折騰,躊躇不前;
 而高手,則總是先人一步,從不戀戰。
一件事,就算再美好,
 一旦沒有結果,就不要再糾纏,久了你會累;
 一個人,就算再留念,
 如果你抓不住,就要適時放手,
 久了你會心碎。
 有時,放棄是另一種堅持,
 你錯失了夏花絢爛,必將會走進秋葉靜美。
 任何事,任何人,都會成為過去。
 無論多難,我們都要學會抽身而退。
 你改變不了世界,也改變不了爛人。
1、糾纏於爛事,是對自己最大的懲罰
 挪威心理學家諾德斯克21歲時曾在軍隊服役。
 有一次半夜緊急集合,進行軍事演習,
 因為時間匆忙,他來不及繫好鞋帶。
 於是,在整個演習的過程中,
 他反覆在想那根沒有繫好的鞋帶:
 剛才只是隨便綁了一下,現在會不會已經鬆了?
 如果鬆了會不會踩得很髒,會不會把我絆倒?
 因為一直煩惱著鞋帶的問題,
 他一直沒辦法將注意力集中在演習上。
 結果他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左腿意外受傷,
 手術後比右腿短了2.7釐米。
實際上,鞋帶從頭到尾沒有出任何問題。
 明明是一件完全不值得關注的事情,
 他卻在其中反覆地糾纏,
 最後付出了很多不小的代價。
 對於這樣的現象,
 諾德斯克曾提出「心理衍射論」,意思是說: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在同一個時間,
 你關注一件事情,就一定會忽略其它事情。
 而人的大腦又常常容易為一些不相關的小事糾纏,導致壞了大事。
 尼采曾說:與惡龍纏鬥過久,自身亦成為龍。
 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將回以凝視。
 糾纏於爛事,是對自己最大的懲罰。
 我們無法阻止爛事發生,但可以改變對爛事的態度。
2、別讓負面情緒,蒙蔽了你的眼睛
 記得在《意林》上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頭在沙漠裡行走的駱駝,
 不小心被一塊玻璃硌到了腳。
 它很生氣,於是抬起腳,
 狠狠地將碎片踢了出去。
 結果不小心將腳掌劃開了一道深深的口子。
 鮮血的味道引來了空中的禿鷲,
 一路追著駱駝盤旋。
 駱駝心裡一驚,連忙不顧傷勢地狂奔起來,
 一路跑到沙漠邊緣,卻又引來了附近的野狼。
 它倉皇逃跑,最終闖入了一處食人蟻的巢穴,
 被黑壓壓的一大片螞蟻團團圍住。
 離世前,它後悔地想:
 我為什麼要跟一塊小小的玻璃較勁呢?
 其實生活中很多人之所以會和一些爛人爛事糾纏不清,
 就是和這頭駱駝一樣,
 被一些暫時的負面情緒蒙住了眼睛,
 看不見更加長遠的東西。
3、別讓爛人爛事,耽誤了你的人生
 這些年,斷舍離儼然成了一個熱詞,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求極簡生活,
 減少自己不需要的東西,
 營造一個寬敞舒適、簡單自由的生活環境。
 而遠離身邊的爛人爛事,
 其實就是一種精神上的斷舍離。
 無論是那些無法修復的關係,
 還是那些一直在牽扯著自己的負面情緒,
 那些念念不忘的過去,
 該斷的就斷,該舍的就舍,該離的就離。
“到了一定年齡,必須扔掉四樣東西:
 沒意義的酒局,不愛你的人,
 看不起你的親戚,虛情假意的朋友。”
 其實說得就是這個道理。
 一個人成熟的開始,
 就是認識到人生是你自己的,
 與他人無關。
 世界那麼大,能做的事情那麼多;
 人生這麼短,你的生命那麼有限。
 與其在那些爛人爛事上糾纏不清,
 浪費時間,為什麼不趁早抽身,
 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都用來讓自己變得更好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