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成功男人這麼做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年少不懂司馬懿,讀懂已是不惑年!「隱忍一輩子」求的原來是如此!欲成功都該學習!

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
眾所周知,諸葛亮在眾人心目中已成為智慧的象徵,這是文學作品產生的社會影響。
而諸葛亮的對手司馬懿,其智慧也很非凡,不在諸葛亮之下,在某些方面甚至高於諸葛亮。

“我用斷雙腿,是下策,如若不然,我既辜負了寒窗苦讀還可能成為別人的手中刀。
這一輩子不光活個生死,總得活個對錯。”
《軍師聯盟》中,司馬懿為躲避出仕而壓斷自己的雙腿,面對春華質疑自己是懦夫,他說出了這番話。
此時的他滿懷正義,單純到近乎理想化,覺得對錯比生死更重要。

入世之後,他不改其志,一身銳氣大義凜然地說
“我一個學子最大的抱負,就是找到一個君王,臣之,輔之。
也許,我還能和他一起結束這亂世。”
這番宣言簡單明瞭,直接表達了司馬懿把輔君主、平亂世作為最高理想的信念

他還教導學生:
“這世間有諸多痛楚,諸多不公,只有咬著牙,忍常人所不能忍,才能為常人所不能為。”
這是他到中年的處事態度,將萬事忍於懷中,一忍再忍才能實現自我抱負


諸葛亮提醒司馬懿當心功高蓋主、鳥盡弓藏,司馬懿卻回答
“我只要進了這西城,殺了你諸葛亮,我司馬懿就流芳百世了”
他不怕功高蓋主,更不怕鳥盡弓藏,他想立不世之功,求的是名垂千古

後在與柏靈筠撫琴時,司馬懿又說“我羡慕孔明,既是刀,還是執刀之人”,比起最初不願做他人手中刀的司馬懿,此時的他心境已截然不同。
司馬懿身著紅袍,如利刃出鞘,說出那句擲地有聲的“做了一輩子別人的手中刀,這一次,我是執刀人”。

《晉書》上說,司馬懿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
漢末大亂,常慨然有憂天下心。
司馬懿年輕的時候,研讀儒家經典,富有謀略,有大志向,有憂天下的心思,有非凡的氣度。


司馬懿的志向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不做雞蛋碰石頭的傻事,進退有度,任何情況下都不逞強。
歷史上凡有大志向的人,都善於保護自己,能隱忍,會隱藏。

對司馬懿來說,剛開始的運氣不怎麼好,後來他遇上一代梟雄—曹操,於是他一邊老老實實地在曹操手下做事,邊尋找實現雄心大志的機會。
“伴君如伴虎”在其職位上十分勤勉,工作起來夜以繼日,像割草放牧這樣的小事,都要親自過問。
他把自己的野心隱藏在內心深處,做每件事都盡可能讓曹操滿意,以免給自己招來殺身之禍。

孫子兵法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無論做事還是做人,要想成功必須學會知人。
司馬懿在知人這方面可以說做法是一流的,他對諸葛亮的充分瞭解就足以說明了這一點。


縱觀歷史,所有的政治家幾乎都是殘忍與仁慈的矛盾體,沒有幾個是千古完人。
我們不是政治家,不去學他們的殘忍和無情,而應該學習其隱忍、睿智。
 


司馬懿一生中打了不少勝仗,可同樣也吃了不少敗仗,但最後卻是人生大贏家。
人生也是如此,走這麼長的一段路,在某個時間段的失敗並不代表什麼,不忘初心,不放棄自己,才是正確的選擇。
人生的機遇是給有準備的人,只要努力、堅持、自律,就一定能夠成就自己,進而由優秀到卓越。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 TAG: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